首页>>劳动案例>>劳动案例
劳动案例

劳动案例

打工人必看!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区别大揭秘,速来避坑

时间:2025-10-09 19:09 作者:佚名 【转载】

东莞劳动律师获悉

白天向同僚发牢骚说工作量大,到了下午人力资源部门通知需要重新签订与第三方机构的协议,时而说是临时用工,时而说是业务外包,这是打算设下圈套害我吗?

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区别_外包用工判定_劳务派遣合同陷阱

近期许多职场人士在私底下抱怨,企业忽然变更了雇佣方式,表面上看仅是更换了合作机构,内里却暗藏诸多“利益圈套”。这两种方式究竟有何差异?现在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逐条剖析明白,再为你提供防患手册,切莫糊里糊涂地签署文件,最终受损的还是自身!

先搞懂:俩模式“核心关系”完全不同,用例子秒懂

许多人认为只是与外部机构往来,其实双方的根本性质截然不同,通过两个实例即可知晓:

场景1:劳务派遣——“在A公司上班,算B公司员工”

比如你申请某个奶茶店铺的岗位,签订协议后得知对方是“一家劳务服务中介”。这种情况属于用工外包:

你作为劳务派遣公司的正式职员,实际上被安排到奶茶店工作;奶茶店负责安排你的工作日程,指导你制作饮品,并且根据业绩发放奖金,然而你的正式劳动合同是与奶茶店没有关联的。

如同你到亲戚那里帮忙经营店铺,他们负责你的饮食并分配任务,然而你并非他们家庭中的正式成员,户口登记地依然在自家。

场景2:劳务外包——“你是B公司的人,给A公司‘干活’”

比如某个网络企业将“客户服务”的工作委托给其他机构,你是受雇于该机构的客服人员,这种情况属于工作外包。

你只听外包公司的安排,上班时间由他们决定,用户回复方式也由他们指定;互联网公司只关心你是否达标客服要求,对你的手机型号和培训方式毫不关心——你和互联网公司根本不存在任何隐性的工作关联。

如同快递站的工作人员配送包裹,收件人只在乎包裹是否送达,不在乎使用的是自行车还是三轮车,也不管属于哪个站点负责。

划重点:5个关键区别,直接影响你的权益

这两种方式的不同,并不仅仅是“名称各异”那样轻易,每一项都牵涉到你的经济状况和权益保障

1. 谁来管你?—— 决定你听谁的

劳务外包,你的工作由派遣机构安排,实际工作地点的雇主对你进行监督,晚到会被罚款,工作不达标会受到批评,这种情况与直接雇佣的员工所承受的管理方式类似。

劳务外包方面,只有委托企业可以对你进行管理,承担实际工作单位即便认为你表现不佳,也无法直接对你提出批评,只能通过委托企业来更换工作人员。

2. 社保、工资谁负责?—— 决定你有没有保障

劳务外包,社会保险需由劳务外包机构承担,这是法规要求,薪资通常由实际工作单位支付给劳务外包公司,再由后者发放给个人,若薪资延迟发放,两个机构均需承担相应责任。

劳务派遣:社会保障和薪酬待遇均由派遣机构负责,实际工作单位无需承担;即便派遣机构未缴纳社保,工作单位也能推卸责任,声称对方并非己方员工。

3. 被“辞退”了怎么办?—— 决定你能不能拿赔偿

劳务外包,若用工单位要求解除合作关系,派遣机构需为你提供其他就业机会;若派遣机构自身违规终止雇佣,你将有权获得经济补偿(例如,小王作为派遣制服务员,被茶饮店送回后,派遣机构未安排新职位,最终领取了两个月的薪资作为补偿)。

从事外部工作派遣外包用工判定,实际操作单位无权“解雇”个人,若对其工作不满意,最多只能由派遣机构将其调离原岗位;能否获得经济补偿,完全取决于派遣单位是否违规行事。

4. 能去什么岗位?—— 决定你有没有发展

劳务外包仅限于特定类型职位,诸如短期客服或代职产假行政人员,关键性岗位如技术或管理层,若采用劳务外包则属违规行为

劳务外包涵盖了各种职位类型,无论是清洁工作、货物配送,还是信息技术开发、艺术设计,只要企业决定将部分工作委托出去,就可以联系专业机构进行人员聘用。

5. 福利待遇差多少?—— 决定你能拿多少好处

部分企业会发放节日礼品、年终奖金,然而许多单位会以非正式员工为由拒绝福利,具体取决于企业意愿。

用工转包:各项福利均由转包企业承担,承接工作的单位不会提供任何额外补偿,春节时连红包都不发放。

警惕:公司突然换模式,大概率是这3个“坑”

企业不会无故调整劳动关系,通常是为了减少开支、规避风险,这些做法需要留意:

1. 福利缩水:“工资没变,好处没了”

部分企业将正式职员转为劳务外包人员,表面上看薪资未变,然而年终奖金、额外养老账户及休假福利全部取消——因为对方声称员工不属于本组织编制。

2. 甩锅风险:“出了事东莞劳动律师,公司不认人”

比如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伤害,如果是劳务派遣形式劳动律师,那么实际操作的企业和派遣机构需要共同承担责任;如果是劳务外包情形,那么执行工作的单位会指示你去接触外包企业,这样维护自身权益的挑战会显著增加。

3. 违法用工:“核心岗搞劳务派遣”

这种岗位属于公司长期需要的核心职位,包括技术和运营方面的工作,然而公司却选择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签订合同,这种做法不符合《劳动合同法》的相关规定,因此可以向劳动监督机构进行投诉。

打工人应对指南:3步守住权益

如果公司突然让你换用工合同,别慌,按这3步来:

1. 先“问清楚”:别被HR含糊过去

跟HR确认“是劳务派遣还是劳务外包”,追问3个问题:

- “换了之后,谁安排我工作、管考勤?”

- “社保和工资谁负责交、谁发?”

- “之前的福利(年终奖、年假)还能享受吗?”

最好要书面说明,别信口头承诺。

2. 再“看合同”:关键条款别漏看

签新合同前,重点盯3处:

谁是甲方,是劳务派遣机构还是承包企业,不确认签约后归属方,不要签署。

社保基数的确定,工资支付的具体日期,以及管理方面的义务,这些内容都必须在纸质文件上明确记录。

与先前商定的内容相符吗:未提及年终奖励、休假天数,务必弄清楚,切莫想当然地认为“维持原状”。

3. 最后“留证据”:维权时能用

如果公司强迫换模式或权益受损,保存好这些证据:

- 原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(证明你之前是正式工);

- 公司通知换模式的聊天记录、邮件、书面通知;

- 新合同复印件(要是签了的话)。

实际上,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并非“糟糕的选择”,众多正规企业借助它们来应对临时的劳动力需求,但核心在于必须“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应有的权利”。切勿懵懂地签署协议,等到权利受到侵害时才感到懊恼——打工者的每一项权益,都需要自己严格监督!

你遇到过公司突然换用工模式的情况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!

东莞劳动律师?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,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,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。
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